close

前幾天到哈佛大學去工作面試﹐他們問我有沒有來過這﹐來過幾次﹐不過這是第一次的正式拜訪﹐我說。去年以前我從來沒到過波士頓﹐但自從去年十一月PP開始在Albany工作後﹐我就有了來來往往多次經過波士頓的機會。最近的一次是在兩個禮拜前到Tufts 去看中國當代話劇導演孟京輝的新作Heads or Tails﹐美國版本的導演是我在校外的指導教授 Claire Conceison﹐除了給老師捧場外﹐也順便和老師見個面。

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教授簡體中文﹐一聽到哈佛教的是繁體字﹐特別是在最近聯合國公佈即將不在國際間承認繁體的壓力下﹐就讓人不得不佩服起他們的傳統和堅持。以為這樣表示台灣在這裡的勢力會大一些﹐沒想到二十多位的教員裡﹐只有三個底下的人是從台灣來的。面試的時候﹐我之所以會對背景因素感到敏感﹐不僅是因為我知道另外兩位侯選人是中國來的﹐而且他們總是在聊家鄉之類的話題﹐對我來說有隔閡又難有深度地談很多。那主任還問我知不知道中國歷史文化﹐言下之意是懷疑台灣人對“中國”的知識﹐他還問了我不算簡單的問題﹐他問的是﹕“那你知道竹林七賢有誰﹖”……

我星期三傍晚到達﹐一抵旅館立即和他們餐會﹐第二天一早到他們的
building去談話﹐十點試教了一年級的課﹐下午兩點試教了三年級的課。哈佛有很奇怪的上課時間﹐所有的課都是從零七分開始上到整點鐘下課﹐所以一節課是53分鐘﹐是不是這比一般學校多出來的三分鐘造就了非凡的學生呢﹖

兩堂試教的課外﹐我都待在會議室的地方﹐不斷有不同的人進來和我談話﹐不僅了解了這兒教學的情況﹐對這份工作也有了較深的認識。他們要找的是preceptor的職位﹐說是相當于別校的Associate Professor﹐契約至多可以續到八年﹐他們不給終身職的契約 (tenure track), 因為不擔心找不到願意來教的人。每天採朝九晚五的上班制﹐除了教課還須發展設計課程﹐幾乎不會有自己研究的時間。

其實除了學校的名聲響亮﹐我想不出對我個人學術生涯的好處。等於我將博士學位拿到後最重要的發展階段放在機械式的教學工作裡﹐不但和我的研究不相關﹐而且擱置幾年後也會喪失了競爭力。

這次面試看到﹑也學到很多﹐只是這份工作的適合性還要再三考慮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iungyuwen 的頭像
hsiungyuwen

Camino Real

hsiungyu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